淺談大腸激躁症

■內科門診護理師郭砡岑

在現今生活步調相當緊湊的文明社會裡,很多人因為長期累積的飲食作息、生理、心理因素、生活壓力等原因,無法適當的自我調適,就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最終造成大腸蠕動不正常,因而產生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簡言之是由於腸道之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與排便相關之症候群。腸躁症病人腸壁內的神經纖維末梢比較敏感,一些平常不會引起感覺或疼痛的腸道氣體或物體,卻造成腸躁症病人腹脹、疼痛或強烈的排便感。

症狀

大腸激躁症的症狀有腹部絞痛、腹瀉與便秘交互出現、常與情緒反應有關,如工作忙碌時、重大考試前都會加重症狀;雖長期受腸胃症狀困擾,通常體重並不會減輕,也不會有嚴重的併發症,當暴飲暴食或月經期間症狀會特別嚴重。尤其當腹瀉發生時是非常緊急的,在飲食後會更嚴重,糞便上通常有黏液。腹痛或絞痛會在排便或放屁之後獲得緩解。患者也會有噁心、胸痛、消化不佳等胃病徵狀。

診斷

診斷腸躁症必須根據徵狀,並排除其它所有可能引起相似徵狀的疾病之後,例如感染、發炎、潰瘍、憩室和癌症,才能確立腸躁症的診斷。有經驗的胃腸科醫師不難由問診或觸診確定典型的大腸急躁症,偶而須配合簡單的篩檢方法,如糞便潛血反應。但是大腸癌的症狀與大腸急躁症極為類似,有時不易區分,最大的差別為大腸急躁症不會產生血便或造成貧血,也較少產生嚴重的體重減輕。因此有這些現象發生時,絕對不能輕易的將它歸諸於大腸急躁症,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鋇劑攝影或大腸鏡檢查。

此外,若當作大腸急躁症治療一段時間仍未見改善,也須進一步接受大腸鋇劑攝影或大腸鏡檢查,有些人則需要糞便的特殊檢查,例如糞便細菌培養、寄生蟲或阿米巴檢查,因為某些腸胃道的慢性感染,其臨床表現類似大腸激躁症。

自我照顧

當患有大腸激躁者日常居家自我照顧要注意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因運動可幫助降低無形的壓力,並刺激腸道進行規律性的收縮與放鬆。規律的運動是管理並減輕壓力的好方法。有效的選擇一些活動來使自己有活力也可以促進排便正常。如走路、跳舞、騎腳踏車或游泳等。

在飲食方面要維持規律的進食時間、增加高纖維含量的食物、和喝足夠的水分。每天在大約相同的時間進食,讓腸子能規律的發揮功能。避免錯過進食時間或者吃得過量。早餐時多吃一些富含纖維質的食物並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幫助排便更順利。每天至少喝八杯5OOcc的飲料,如水、果汁或青草茶,但不要選擇咖啡、汽水、可樂或酒。大部分的穀類、豆類、蔬菜及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纖維質。

此外也要減少壓力並調整面對壓力的態度;當擔心、焦慮和過多的心理壓力都能引起消化道問題,所以必須減少壓力來源。

治療方向

臨床上醫生會應用藥物來緩解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在藥物的使用包括抗痙攣藥物、抗憂鬱劑、止瀉藥、止痛藥等及纖維質補充;抗痙攣藥物能促使腸道的肌肉放鬆和解除痙攣。使用抗憂鬱劑能降低神經的敏感度。

止瀉藥可減緩食物在腸道中移動的速度。運用消除脹氣和消化不良的藥物來減輕腸道的不舒服。補充纖維質可以幫助排便,減緩水瀉。至於止痛藥則必須謹慎使用;因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雖然能減輕疼痛,但也同時會刺激消化器官;鴉片類止痛藥則容易產生依賴性、干擾消化器官功能、並讓患者疼痛更敏感。

可鼓勵泡溫水澡或是在腹部上放個溫水袋,以減輕疼痛。減少或者停止使用煙、酒和咖啡因,因為這些物質會刺激消化器官;還有穿著舒適寬鬆的服裝,當有排便感時請勿忍耐拖延,排便時應避免過度用力。

大腸激躁症雖然是不會致命之症,但卻是令人討厭的毛病。在醫師的問診及檢查下,相信很多有此困擾的朋友們,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療。特別提醒超過40歲的朋友,必要的檢查如大腸攝影和大腸鏡,對大腸癌症的鑑別診斷是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有適當的檢查,可以盡早找出病灶予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