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治療新趨勢

■台北院區內科門診護理師黃貞美

台灣地區至少有300萬以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慢性B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在B肝醫療策進會台灣分會發表「百萬肝淨工程」中,強調民眾應了解B肝病毒量多寡,與未來肝硬化及肝癌發生機會有密切關係,希望民眾能對B型肝炎有進一步的認知,減少自己與家人成為B型肝炎的俘虜而遺憾終生。
很多B型肝炎帶原的人並沒有症狀,只有經由抽血才知道肝功能是否異常,當肝發炎厲害時才出現倦怠、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嚴重者會有黃疸症狀的發生。因此很多帶原者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B型肝炎,更不知道自己應該長期追蹤。
對於慢性B型肝炎病人而言,口服抗病毒藥物帶來了新希望,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用藥變得更為方便;而且副作用較少,也使患者遵囑性因此大為提高,不再害怕治療了。

沈默的肝臟
一般的身體發炎,都會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但是肝臟內沒有神經,即使發炎,也不容易出現任何症狀。但是當感染急性B型肝炎,或是慢性B型肝炎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以下症狀:發燒、厭食、疲勞、噁心、嘔吐、茶色尿、皮膚紅疹、腹部不適、黃疸、關節疼痛。
B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藉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經由性行為、輸血、注射等方式傳染。B型肝炎病毒帶原的孕婦可能在分娩時經產道將病毒傳染給新生兒。此外,B型肝炎帶原者,應定期每三個月做肝功能、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等檢查,平日更不要喝酒、不要熬夜,避免食用易發黴食物,多吃新鮮蔬菜,一旦有肝發炎的上述症狀時,應馬上就醫治療。

阻止肝病變化
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抑制肝炎病毒的複製,能讓肝炎病情改善,以阻止「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避免慢性肝炎進展至肝硬化,甚至降低肝癌發生的可能性。
威脅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B型肝炎,隨著珮格西施(PEGASYS®)(新一代長效型干擾素)的問世,已獲得治癒機會。
目前這項價格不斐的療程,因成效良好,健保局正式於2009年11月開始全面給付,是國內第一種也是唯一一種可以同時治療慢性B和C肝炎的藥物,將造福台灣超過300萬名B、C肝患者。

抗病毒藥物
目前B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一共有四種: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喜必福;醫師會根據病患服用藥物後的反應效果,來決定使用何種葯物,抗藥性是許多B肝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擔心會遇到的困擾,B型肝炎治療方式是藉由抑制病毒複製、甚至停止病毒感染來阻斷肝臟發炎的進行,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之發展趨勢亦著重於抑制病毒複製及減低抗藥性產生。
若有患者體內的B肝病毒量高居不下,卻仍持續服藥,就容易產生病毒突變而導致抗藥性,此時醫師會評估患者狀況,予以調整治療方式及其用藥種類。
健保局已從2009年11月1日起,健保局放寬B、C肝藥物給付,其中B型肝炎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期間從18個月(1年半)延長到36個月(3年),新規範中提出,若患者能在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3年內,達到E抗原陰轉,將可再延長1年的健保給付治療。另外在B肝及C肝,也以「抽血檢驗病毒量」取代「肝穿刺檢查」,以評估病患是否需要接受抗病療,可由抽血方式來檢查,避免因患者擔心肝穿刺的危險,而放棄了最佳治療的時期。
除了藥物的治療外,B肝帶原者在日常生活必須注意身體調養,避免轉變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

應謹記下列飲食與生活習慣:
避免菸酒
醫學研究顯示,有抽菸、喝酒習慣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機率是不抽菸、不喝酒的B肝帶原者的4至5倍。

多吃深綠色蔬菜
研究報告指出,一星期吃六餐以下深綠色蔬菜的B型肝炎帶原者,其罹患肝癌的機率,是吃六餐以上者的4倍,因為深綠色蔬菜所含的維生素A,可預防B型肝炎帶原者轉變為肝癌。

少吃發酵食物
醫學已證實,黃麴毒素是導致肝癌的因子之一。因此少吃花生製品、豆瓣醬、豆腐乳、豆豉或臭豆腐等發酵食品,可以減少食入黃麴毒素的機會。

保持均衡營養
平日飲食講求均衡的營養,不必特別吃補;隨意進補,反而加重肝病病情。不要亂服藥物
不要自行服用「保肝丸」、「強肝丸」等成藥,以免加重肝臟負擔。
常保持規律生活起居,避免勞累。

培養運動習慣
運動可提高身體機能,只要體力允許,不必限制運動量和運動方式。

定期追蹤檢查
B型肝炎帶原是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兇,請務必與醫師配合,定期做追蹤檢查。
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每年至少有一百萬人因轉變成肝硬化或肝癌而早逝。而我們知道肝硬化及肝癌是可以早期預防其避免發生的,只要經常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瞭解B型肝炎治療的新趨勢及日常應注意事項,在日新月異科技醫療進步之下,要完全控制B型肝炎病毒,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