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幾年來,神經加護病房的角色已由單純的神經外科手術後的評估與監測,逐漸發展為整合性內科與神經科重症照顧的概念,並形成新興的神經次專科來積極治療面臨生命危險的各項神經科疾病:如嚴重或進行中的腦中風腦血管梗塞或顱內出血、蜘蛛膜下出血、中樞神經感染、重積性癲癇、嚴重頭部外傷、多發性神經炎或肌無力症導致呼吸衰竭等等。
專業照護團隊
因為神經科疾病比一般疾病較為複雜和少見,應該由受過神經照護訓練的相關專業團隊來照顧,其中包含神經重症醫師、神經外科醫師、神經內科醫師、介入性神經放射科醫師、癲癇專家和受過神經照護訓練的專門護理人員。
許多臨床研究也顯示整合性的中風加護病房(stroke units)或神經加護病房(neurocritical care units)的照顧明顯改善病人的預後及降低死亡率與減少住院的時間。
有鑑於此,我們經由各方面的評估並與各大醫學中心的交流,國內、外的短期訓練及在國際會議中與各國先進的討論學習,在神經內科前主任薛一鴻醫師與傅維仁醫師的奔走請命之下,先是派遣葉如芬醫師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附設醫院研修學習最頂尖團隊的經驗與周兆亮醫師在神經專科之外接受完整的重症訓練等等,讓院方支持我們成立神經加護病房,並與神經外科張丞圭主任帶領的團隊密切合作,希望能更加提升神經重症患者的照顧品質。
儘可能減少腦部失能
神經加護病房的最主要功能是儘可能保存腦神經的功能。由於我們無法再還原當初已受傷的腦部,但是我們應該盡力去減少受傷後的腦部惡化,進而配合適當的監測與腦壓控制,腦血流的改善,希冀神經功能的部分恢復,減低失能的程度。
在設備方面,與一般加護病房之最大不同為神經功能的持續性監測,除生命兆的監測外,還包括腦壓及腦部血流灌流壓的持續監測(維持適當的腦血流)、24小時腦波之連續監測(偵測是否連續的腦部不正常放電導致意識不清無法脫離呼吸器並能盡速予以適當癲癇控制)、非侵入性電氣生理學的檢查(如誘發電位(SSEP)及神經傳導(NCS)檢查) (評估神經生理反應及肌肉無力原因)、經顱超音波的血液動力學的監測(評估顱血管是否痙攣及血栓溶解劑治療後之成效與栓子偵測)等等。其他還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掃瞄、SPECT、血管攝影等。
急性期的治療
在治療方面,如針對急性阻塞性中風患者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IV t-PA)、或經動脈血栓溶解(IA thrombolysis)、對腦血管瘤或血管畸型,內頸動脈狹窄進行介入性治療如彈簧線圈(Coil)或支架(Stent)的置入、頸動脈內膜剝除術(endarterectomy)、動脈瘤及血管畸型的手術治療、血漿交換術 (用於免疫神經炎)、低溫治療 (用於心肺復甦術後,降低腦神經損傷)、barbiturate coma等。
其中我們特別希望提高靜脈血栓溶解劑使用的比例,讓超急性腦血管梗塞的病人(症狀發生黃金3小時內儘速就醫)更有機會回復神經功能,並配合神經加護病房的照顧,能及時發現任何神經學反應的變化,盡快處理(加強用藥或呼吸照顧、 減低腦壓,甚至需要時神經外科緊急的減壓手術等等)。
我們期望能綜合各項先進的設備及專門的醫護人員來持續性的監測神經功能,可以在神經功能惡化之前及早做處理,或儘量減少神經功能的持續惡化,達到及時搶救大腦(Time is Brain)降低患者失能程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