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護理之家在八里 真愛相隨 一世牽掛

文/公共事務課課長王紀葳

竹圍與八里,隔著淡水河,兩地相互對望著。
因著愛,經營18 年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護理之家必須重建,
因為愛,安置住民前往另一個全新但更顯溫暖的家。

多次榮獲優良照護機構獎項的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護理之家,日前再獲督考優等獎肯定。

考量空間與照護需求,馬偕將護理之家設於淡水,並自1999 年9 月27 日啟用,至今已服務超過1100 多人次,是北台灣十分重要且歷史悠久的護理之家,對於住民的照顧品質更是有口皆碑。

入住護理之家的住民,有五成大於80 歲,六成以上住民身上有管路的照護需求,另外,重度以上依賴者更高達八成,這些全都仰賴專業級的照護機構,以專業且用心的照護模式,才能全天候協助處理住民的日常生活。根據資料顯示,護理之家住民入住時間最長高達18 年,平均入住3 年以上者超過六成,10 年以上則有一成,對於住民的家屬而言,能將家人充分信賴並交託給專業級的照護團隊,可說是給予馬偕紀念醫院最大的支持與肯定。

 

大破才能大立

然而,成立近20 年的護理之家,在面對建物老舊、空間與硬體設施追不上現代化腳步,一直讓團隊深感困擾,原來,護理之家這棟建物是在1970 年落成,走過半世紀的光景,屋況日趨毀損,斑駁的牆面與老舊的梯廳,應
和了古早的印記,儘管是承載了數千個家庭過去與現在的護理之家,是個充滿歡笑、苦痛、珍惜與悲傷,十足富有人情味的地方,但終將面臨拆遷整建的計畫。

「斷捨離」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護理之家存續問題一直是長期以來的重大決策項目。在施壽全院長上任後,針對現行的建築法規、住民與員工情況等面對的問題與困境,交由醫療企劃部完整評估,經過漫長且慎重的評估後,決定以提升服務品質、貫徹馬偕精神為目的,將護理之家原址重建,並且以長達近二年的時間,讓護理之家順利完成移轉與搬遷。

 

在多方討論並考量地緣關係後,馬偕護理之家與佳醫集團以全新的合作模式,包括遷移與安排員工宿舍、長照訓練等計畫,並在淡水河對岸的八里觀海護理之家重新開啟了另一扇窗。

住民搬家比學生轉學更困難

在決定遷移計畫之後,陸續的工作接續展開……。

工作人員除了進行家屬說明會外,並多次前往未來「新家」查看並參與設計及動線安排,即使無法一同「搬家」的住民,工作人員還會利用休假時間,陪同家屬一個一個去找合格且合適的新住所。

在多方合力辛苦的努力下,2017 年12月28 及29 日順利完成15 位住民搬到新家,一切「原汁原味」、安頓就緒。

八里觀海護理之家特別開闢專屬樓層,由馬偕護理之家原班人馬進駐,這棟位於八里著名的十三行博物館旁的照護機構,擁有超級廣闊的面海視野,並將採光最好的地方當做住民的日常活動區,讓住民可以不必走出戶外,就可以透過大片落地玻璃窗欣賞絕色美景並享有日照。

不可取代的軟實力

面對每一位住民,護理之家成員都能瞭如指掌、用心照顧,在完成搬遷後不到一個月,施壽全院長即在醫療企劃部及護理部安排下前往探視住民、家屬及工作團隊,同時並與合作單位進行雙方交流座談。

目前住民中最年長的101 歲曾阿嬤,家人對於馬偕紀念醫院能如此善盡社會責任,回應上帝的愛感到無比的感謝,阿嬤的媳婦說:「能夠把重症的病人照顧得這個好,真的要很用心,這些照顧者,根本就是我們的天使,在馬偕護理之家裡,親切如同自己家,雖然房子老、樓層矮,但打掃的十分清潔,當我們知道醫院也是希望未來要讓住民有更好的環境才做了這麼重大的決定,所以我們絕對支持,並且家人們也只有一個想法– 馬偕團隊在哪裡,不論多遠,我們都跟著走,因為,沒有你們,真的不行。」

施壽全院長對於家屬的回應感到欣慰,他表示,當初為了尋覓合適地方找了很久,包括環境、空間、合作模式、對住民與家屬的說明與協調等,都需要一一克服,所幸,一切的努力終於看到成果,能夠讓住民與員工兩者都獲得最好的照顧,才真正是馬偕精神。◎